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据互融云商业保理系统产品经理发现,10月19日,《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布。该规范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建立保理业务理念,规范操作流程,防范业务风险,促进保理业务健康发展。同时发布的还有《中国保理产业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我国商业保理自2012年试点至今发展迅猛,新注册商业保理企业数量、业务量、融资量余额连续3年成倍增长。相比之下,受信用风险上升影响,我国银行保理业务规模则继续收缩,自2013年达到3万亿元高点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下跌,进入调整期。
所谓商业银行保理业务,是指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由银行向其提供集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坏账担保、融资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我国保理业务起步虽晚但发展稳健。我国保理业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历10多年的市场探索,在2000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自2011年起,我国保理业务量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
专业人士表示,近10多年来,我国保理业务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从国际保理业务到国际与国内并步保理业务发展的转变;二是从卖方保理业务逐步实现我国企业“走出去”到买方保理业务的转变;三是从国际规则的遵循者到影响国际规则制定的直接参与者的转变。特别是,2009年中国银行业协会成立保理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国保理业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14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头减弱,部分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上升,回收周期不断延长,应收账款拖欠和坏账风险明显加大。宏观经济放缓,且行业基数已发展到一定规模,我国保理业务增长2015年开始有所下滑。保理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保理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保理业务量合计2.87万亿元,同比下降1.71%;2016年上半年,保理业务量1.03万亿元,其中,国际保理业务量618亿美元,国内保理业务量6200亿元,同比继续下降。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对于逆周期的综合信用服务的保理行业来说,仍然有诸多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
报告显示,尽管银行保理业务量下降,但银行保理业务仍然在中国保理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商业保理规模高速增长。
与银行相比,商业保理公司在市场细分、客户服务、数据处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与银行不同,商业保理公司往往更专注于某个行业。”交通银行国际业务部副高级经理韩捷晨说,尤其是直接服务于集团平台的商业保理公司,更容易纵向挖掘细分行业、渗透产业链,能更细致地了解行业情况、交易特点、业务流程,从而提升风险辨别和控制能力。“这也使得商业保理更贴合保理业务的本质,更看重对应收账款质量的评估,明显有别于传统信贷方式。”
在保理业务发展过程中,风险问题不容回避。目前,保理行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及合规风险等,既有外生因素,也有内生因素。随着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强,保理业务面临的风险因素日益复杂化。
此外,由于商业保理行业定位不清,监管缺失,造成一些商业保理公司业务模式出现偏差,竞相以“融资”作为主营业务甚至唯一业务,与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进行恶性竞争,常常又因为资金来源匮乏而捉襟见肘,因为利润微薄而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银监会先后出台《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银行保理融资业务管理的通知》和《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监管部门出台的系统性、全局性的指导文件,对保理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特别强调要求中国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自律、协调、规范的职能,建立并持续完善银行保理业务的行业自律机制。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保理专业委员会也完成修订《中国银行业保理业务规范》,进一步规范银行业保理业务的开展和实施,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