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融云 互融云

北京互融时代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
北京软协金融科技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
十六年砥砺前行,持之以恒,做您可托付的信息化合作伙伴。
系统试用
  • 北京总部(全国通用)

    400-090-3910

  • 上海分部

    13911340419

  • 广州分部

    13161766437

选择以下任一方法:索取【系统报价明细】

与我们专业客服直接沟通,您将得到第一手的系统报
价和详细的报价说明。

方法一:通过网页聊天工具,获取一手资料、报价、试用
联系在线客服

方法二:直接拨打官方热线

400-090-3910
立刻回呼此号码

【数字货币】数字货币及分布式总账技术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中国贸易金融网
分享到:

 

电子货币改变了货币流转的方式,而数字货币则颠覆了货币的定义。

 

导语


电子货币改变了货币流转的方式,而数字货币则颠覆了货币的定义。

数字货币及其所应用的分布式总账技术,作为一种创新对金融、经济带来诸多影响。


数字货币打破原有的商业模式,促进经济互联互通并使零售交易成本更低更便捷,同时数字货币也将对公共部门的政策问题带来影响,尤其是对负责支付系统监管、金融稳定及货币政策的央行将会带来深刻的影响。

 

何为数字货币?

 

金钱的存在形式可以一分为二:一类是物质形态的钱,如纸币、硬币;第二类则是以各种电子形式存在的钱,如央行货币、商业货币。对于电子货币,目前普遍得到认同的是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给出的定义,即“以电子化的方式存储在私人电脑设备如芯片、硬盘中的价值”。此后,电子货币概念逐渐扩大,一系列零售支付系统都被囊括其中,很多人误将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画上等号,其实并不尽然。虽然广义上来说数字货币称得上是电子货币,但其实并不符合各国对电子货币的法律界定。譬如许多国家要求电子货币须以主权货币计价,能够按票面价值进行转换、兑现,而大多数数字货币并非如此,甚至与主权货币毫无关联,而是以其自身价值定价的。数字货币与传统电子货币的区别还不限于此。数字货币的特征及其不同之处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 不同于传统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并不是任何一个个体或机构的负债,且无官方担保。大部分情况下,数字货币作为一种资产,和大宗商品(如黄金)一样,其价格取决于市场上的供需。但又和大宗商品不同,数字货币并无内在价值。数字货币的价值仅依赖于市场对于可以用该货币兑换到多少其他产品、服务或其他主权货币的预期。每一新单位的数字货币的创造都取决于网络传输协议。没有任何一方能够操纵单位货币的供应量,一切都基于算法。

 
2. 两者的第二个区别在于价值转移方式的不同。电子货币通常需要经由一个被信任的中心机构来进行清算与结算。而数字货币使用分布式总账技术,不再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便可完成收付双方的点对点交易。支付方将一定金额存储在数字钱包中,使用特定的密钥将特别金额向收款方转移,随后交易进入确认程序,对交易进行认证并添加到统一的总账中,而其复件则分布到点对点网络系统中。

 

专栏1 分布式总账与支付系统

 

近百年来人们使用的货币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黄金、白银、硬币、纸币和支票都曾是人们支付购买的中介物,但交易支付方式却没有明显变化。早在十六世纪,金匠银行出现,银行持有黄金,发行纸面票据,并将交易记录在银行账簿上。但这种早期的支付体系只有当人们使用同一银行时才有效。之后伴随着个体交易的蓬勃发展,不同的银行间需要一个实体记录银行间的交易,所以中央清算银行应运而生。

 
如今尽管我们不再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使用,但不管人们使用信用卡、借记卡或者支付宝进行交易支付,货币只不过是从不同的电子口径流动,最终汇集到中央清算机构的电子账簿上。换句话说,支付的完成是通过减少用户账面上的价值并相应的增加接收者账面上的价值,这和500年前的支付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一样的。

 
随着分布式总账技术的出现,支付系统处在变革的节点上。分布式总账技术允许支付系统建立在去中心化的网络上,人们不再需要中央清算机构记录交易过程。就像现在的比特币一样,货币的对换完全由统一的电子系统将个体之间相互联系起来。人们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可以点对点的发生,就像交换纸币一样。

 
任何支付系统都需要信用。没有人会从不信任的渠道开展支付活动,所以货币支付中介机构维持自身信用十分关键。当支付系统的中心不再是银行时,信任的建立是困难的,分布式总账使用复杂的数学算法保障了其信用。首先要解决的是货币使用的唯一性问题,唯一性也就是说一旦你花掉1元钱,这一元钱就不再属于你。过去人们信任银行可以维持货币的唯一性,现在分布式总账中的数学加密技术使得系统中货币的唯一性得到保障。其次还要解决总账的可靠性。整个电子系统分布在互联网无数个节点上,当交易进行后,所有的点都会完整或部分更新整个交易记录,从而确保交易记录的完整和确定性。由于节点数量的庞大,篡改系统中大多数节点账簿的成本变的高昂,侧面防止了欺诈行为的发生。

 
就这样分布式总账颠覆了过去支付系统的构架。

 
3. 此外两者交易的记录及价值存储方式也有所不同。数字货币交易,如上述所提到的,当总账被分散到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后交易才算完成。数字货币对于信息量的要求也很少,通过数字货币进行交易,支付方及付款方的身份将难以查明。

 
4. 第四个不同点在于两者的制度安排。传统的电子货币涉及多个服务提供商:电子货币的发行方、网络运营者、专门软硬件卖家、电子货币的需求方、以及电子货币交易的清算方。而许多数字货币并不需要任何专门的个体或机构来运作。数字货币的去中心化特质意味着交易中并无可识别的运营者,不像传统电子货币交易中由金融机构扮演着清算的角色,而是有许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的中介方。这些中介方提供钱包服务使数字货币的使用者能够进行价值转移、以及数字货币间或与主权货币的兑换。

 

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基于分布式总账技术的数字货币是支付方式的一大创新。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等优势都刺激着支付领域、电子商务、跨境交易领域发生转变。机构开发数字货币的商业动机包括:通过发行数字货币以获得类似铸币税的收益;充当交易中介获取交易费;通过销售其他产品、服务赚取利润,成为大型商业模式中的一环。开发数字货币还有其非商业动机,如单纯希望从实践及创新中得到效用改善,或是找到现行金融基础设施的替代方式。这些动机都有力扩大了数字货币使用度,不过数字货币面临的挑战及带来的风险同样也为人们所关注。

 

 挑战:技术挑战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数字货币有600多种,各自遵循不同的交易流程及认证协议。基于分布式总账技术的数字货币需要在参与者中建立共识来确保总账的唯一性。如果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总账共存,或是相互间难以达成共识,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数字货币的接受度。技术上来看,数字货币系统属于资源密集型,对处理速度与计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此外,分布式数字货币缺乏调节纠纷的工具,一旦支付无法撤回。这固然减少了收款人款项被撤销的风险,但会成为付款人不愿使用数字货币的原因。再有,与现金类似的是如果使用者遗失了能证明其对存在总账中的数字货币的所有权,该价值便无法获取。鉴于部分用户依赖中介机构来存储所有权信息,这些机构必须从技术上减少因黑客、运营失败、滥用而带来的损失风险。总之,其面临的技术挑战不小。

 

存在如转换费在内的其他成本

  

分布式总账技术下的数字货币比起其他支付方式,手续费更低,这在支付中尤其是跨境支付中很有优势。在数字货币系统中交易中介机构无需承担对支付流程的促进,基本无加工成本。然而这些系统的交易成本并不总是透明的,并且存在如转换费在内的其他成本。转换费即如果用户不愿以数字货币储蓄,将其转换成主权货币时的成本。

 

商业模式可持续性

  

对于数字货币而言,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长期挑战。现在很多参与者之所以支持数字货币体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发现该货币带来的收益。但是一段时间后,数字货币挖掘很可能会被设限或是减少。虽然可以通过交易费的提高来弥补收入损失,但这可能影响到需求及长期稳定。

 

风险:损失风险

 

在众多质疑中,市场对数字货币安全性的疑虑最多。首先,数字货币本身并无内在价值,也不与主权货币挂钩,而是依赖于使用者对其价值的预期。而预期通常起伏不定,差异很大。因此难以预测数字货币未来的价值。其次,不同于传统零售支付系统,在数字货币交易中直面风险是直接参与者,而非金融机构。如果用户选择持有数字货币就意味着需自行承担价格波动或流动性风险引起的损失。一些比较有名的数字货币都出现过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等情况。或许有人能通过波动投机来获利,但对更多的人来说,价格的波动(兑换到其他主权货币时汇率的多变)会妨碍到对该系统的使用。总之,于数字货币的使用者而言,持有一个内在价值为0的资产有损失的风险。

 

 运营风险

 

 与将交易记录集中记录在信任主体如金融机构中的传统零售支付系统不同,数字货币的交易记录、钱包账单被存在全球多个计算机中,一个节点的错误不影响全局。在降低某一部分运营风险的同时,或许增加了其他的运营风险,如系统中节点与节点对账目的记录会有所差异。此外,系统的去中心化设计及其开放、灵活的治理结构意味着很难预料到潜在的风险(交易平台遭黑客攻击),进而可能会对数字货币的汇率造成影响。这种治理结构和支付机制也可能会影响到对体系设计的改进时的效率。在没有中心清算机构或一套管理架构的情况下对支付机制进行改变需要首先建立起使用者的共识。这样的决策过程通常耗时,会耽误改进,使系统更加脆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数字货币开放资源的特质本身就有意集各相关方合力改善协议。

 

 法律风险

 

 数字货币如同现金,一旦交易确认,支付便随之结束不可反悔,并没有法律架构或明确的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交易中的各方。一旦出现欺诈、伪造、遗失或盗窃事件,很难认定责任。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是通过第三方服务提供者通过合同协议清晰的确定责任划分。数字货币允许在不公开个人信息或敏感的支付认证的情况下完成交易。对于在网上进行私人交易的用户来说,由于不信任交易对手能做到信息保密,故希望借助数字货币的匿名性来确保隐私不被泄露。但数字货币匿名同样吸引了很多想要避开法律法规监管的交易,无法满足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要求,这点可能使数字货币遭受质疑并被认定违法。

 

 结算风险

 

 由于数字货币意在复制现金交易的模式,因此结算速度很快甚至是瞬间完成的。大部分交易机制设计时避免了延迟付款,看似不存在流动性、信贷风险。然而提供数字货币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不得不掌控数字货币及其他一个或多个主权货币,尤其是当使用者通过数字货币与主权货币间的转换向数字钱包存、取金额的时候。因此,这些机构不得不有效掌控流动性来满足顾客交易的需求,这其中可能会给体系带来潜在结算风险。

 


数字货币及其所采用的去中心化支付系统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影响

 


基于分布式总账技术的数字货币的兴起,对金融系统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1)对央行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对央行的冲击。中央银行作为支付系统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营人、监督人、支付系统发展创新的推手,肩负着提高支付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使命。如果数字货币被广泛使用,那么央行将在支付系统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对提供数字货币及为之提供清算服务的机构进行监管?监管需要进行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重要的议题。与此同时,如果数字货币大规模取代纸币将减少银行非利息支付负债,这将导致银行减少利息支付负债以降低资产负债表规模,其结果可能会导致央行铸币税收益的减少。

 


2)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影响

 


分布式总账技术除了运用于支付环境,还有更广泛的用途,譬如股权、债券、衍生品交易及其他资产的登记。通过推动传统服务提供商脱媒,改变交易、清算及结算方式,影响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如大额支付系统、中央证券托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或交易数据库。“智能”合同的发展,为差异化定价创造条件。以报刊订阅为例,原先只有订阅一整份报纸的读者可以阅读其中的内容,而运用该技术,因交易成本低廉,使更小价值的商品都可以进行买卖,也就是说读者可以只对感兴趣的某一篇文章进行付费阅读。

 

 

专栏2 分布式总账的应用

 

 

尽管分布式总账听起来像是美好的科学幻想,其实它已经在现实世界中蓬勃发展。

 


早期的分布式总账主要应用在加密数字货币及其公开网络上,如比特币。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系统搭建并贡献计算能力,从中也得到经济回报。如今这种加密货币及其衍生品已经是热门话题。在美国硅谷,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使用新技术来推动支付系统的变革,如:Coinbase公司提供服务使得商户日常交易中可以接收比特币支付;Circle是一款使个人可以通过比特币进行国际转账但同时不需承担比特币汇率风险的APP。新的技术带来了高效,廉价的支付服务给传统金融机构更大的压力去革新旧系统。

 


但这种公共网络中的系统似乎并非牢不可破,人们可以通过将比特币划分为很小的部分,并添加其他信息于其中,从而转移或确认一些有价资产。那么如果账簿是在一个精心挑选的成员间分布,并且建立在非公开的、需要许可证能使用的网络中呢?这种情况下,分布式总账系统的优点被充分利用的同时不再需要使用货币加密技术。事实上30家银行已经形成R3CEV联盟并在成员之间部署分布式总账系统;Nasdaq OMX集团在测试使用分布式总账技术来记录私人持有公司间的交易行为;高盛也应用一项名为SETLcoin的虚拟货币的专利来快速执行和清算股票和债券的交易。

 


可见分布式总账在一点点改变原有金融系统。

 


3)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如果数字货币得以采纳并广泛使用,现有的货币总量需求和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不过就当前数字货币的使用情况来看,该风险还没有大到足以需要对其采取措施的程度。数字货币对该领域的影响与电子货币带来的潜在影响颇为相似。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建立在对银行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从现有银行存款及支付系统转向数字货币)以及主权货币用户及数字货币用户之间经济、金融的内在关联。在未来,如果替代足够大、关联足够度低,那么货币政策可能会失去功效。

 


此外,数字货币的大规模扩张还将引起对货币总量合理定义的技术问题,尤其是数字货币并非以主权货币计价。在一个极其关注货币总量增长的货币政策体系中,度量的困难将造成一些货币政策实施的并发症。

 


4)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可能

 


1996年国际清算银行曾出过一份报告讨论央行发行电子货币作为政策选择来应对彼时电子货币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并广泛使用、央行对货币政策掌控有所弱化、铸币税收益损失的影响。

 


数字货币与电子货币的不同在于技术创新以及对结算概念理解的不同。结算在数字货币语境下意味着交易已完成。电子货币从技术上来说与当前的支付系统相似,由一个可信赖的中央机构经营着总账,也就是说,结算依旧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中央实体。而分布式总账技术的出现向中央银行提出了一个假设性挑战,即虽没有出现一个机构来取代央行,但该技术削弱了中央机构的部分功能,极端情况下,某些功能甚至可以直接被免去。例如,如果央行接受使用公共总账,即不再要求统一由中央记录,允许每个银行各自持有账簿,那么就不需要中央机构来持有中央总账了。与之相似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央行发行主权货币的功能也可能因为允许发行不属于任何中央机构负债的非主权数字货币协议而丧失。

 


面对越来越多使用分布式总账技术进行交易结算,央行的应对选项之一便是也使用该技术发行数字货币。其实某种程度上央行已经有了“数字货币”(储备金余额),问题在于类似的数字负债是否应当运用新的技术来发行,以及是否使其大规模可得。

 


总得来说,数字货币及分布式总账技术的创新对许多领域带来一系列影响,尤其是在支付服务上。这些影响包括对现有商业模式、系统的冲击;出现新的金融、经济与社会的互联互通模式等。当前现存的数字货币是否会持续发展不得而知,但确信的是,用运分布式总账技术的新数字货币将会层出不穷、不断发展。

 


在这场变革中,监管机构既需要维护支付系统安全与稳定,明确去中间化的程度,同时也要鼓励技术创新。而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许会损害到部分现有金融机构利益。面对大量参与者,监管者需要确保新技术的牢固性、可靠性及稳定性,并且需尽快调整现有法律框架以达到监管需求,同时防止新技术的发展使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分享到:
联系我们

400-090-3910

(北京总部: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北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领地OFFICE1号楼A座1403

上海分部:13911340419

上海地址:上海市宝山区泸太路6395号1_2层B区2440室

广州分部:13161766437

广州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715号2号楼1-7楼405-5房

搜索“北京互融时代”或“北京互融云”,即可导航到我公司总部

关注我们 了解最新动态消息
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专题子站: